中匈合作竞技欧洲新能源车市场(2)_汽车快报
当前位置:汽车快报 > 资讯 > 正文

中匈合作竞技欧洲新能源车市场(2)

2019-03-31 09:25作者:WB01

  “长期的交流与合作让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断增加,他们对技术改进和创新提出了很多有益建议。”陈永平说:“比如大巴的铝蒙皮技术,在国内我们采用铆接的方式,但在匈牙利我们采纳当地工程师的建议,将铆接和打胶相结合,既能缩短工时,又能确保大巴结构的可靠性。”

  记者在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的组装厂房里看到,这里并没有想象中充满机械感的流水线,很多程序由技术工人手工打磨加工完成。袁晓宾说,客车生产与轿车生产不同,很多工序都依靠工人的技术,这也是当地工人非常骄傲的地方——每一辆从这里走出去的汽车都有匈牙利技术的印记。来自中国的技术和零配件通过匈牙利技术工人的手组装下线,走进欧洲市场,成为独一无二的产品。

  产业合作,互利共赢新机遇

  匈牙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对接,近年来为中国企业在匈牙利投资提供了诸多支持和便利。

  匈牙利对中国企业的支持也为本国产业和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欧洲一系列环保政策的推动,欧洲汽车产业面临重新洗牌。比亚迪匈牙利工厂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促进了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使得匈牙利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比亚迪匈牙利工厂项目经理约瑟夫·拉斯卡伊说。

  近年来,欧洲一些老牌汽车企业也密切关注电动客车市场这块“大饼”,开始投入到相关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中来。不过,比亚迪的提早布局让匈牙利业界人士充满信心。“比亚迪匈牙利工厂这几年的发展让我认识到中国的技术和效率。匈牙利拥有悠久的汽车制造历史,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能助力匈牙利汽车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重现往日荣光。”科马罗姆市市长安提拉·莫罗纳尔说。

  “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市场在电动客车开发和更新换代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市场与发展空间。随着工厂的稳定运营,我们也希望比亚迪的电动客车不仅在当地制造,更要为当地民众服务,让当地民众可以感受和体验这一充满高科技含量的交通运输工具。”陈永平说。

  (本报匈牙利科马罗姆3月30日电)

本报赴匈牙利特派记者 于 洋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