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报》研究员 时雨
没有想像中的“黑色星期五”,5月10日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或许出乎很多人意料。
事实上,刚刚过去的五月的第一个交易周对于40家汽车类上市公司而言并不友好。平均下跌2.45%——行业整体处于下行通道叠加中美关税争拗,投资者的信心并不容易得到修复。更何况5月9日晚间作为同业龙头的上汽集团(600104.SH)宣布,其4月份销量同比下滑19.73%,而权重最为吃重的上汽乘用车部分,销量同比下挫9.13%。目前,上汽集团股价已接近52周的底部区域。
但至少在这个周五,江淮汽车(600428.SH)似乎没有受到利空影响,股价上涨1.68%且以5.46元/股报收。该值得高兴么?不妨回到一个月前的4月10日,该公司股价当日涨幅达10.03%至6.69元/股报收,市值也随之来到126.64亿元。
也就是说,仅30天时间,其股价已然回到原点,市值则降至103.37亿元。而这很可能只是某种序曲。5月13日开盘江淮汽车迅速下挫2.7%,至午盘时市值己再次击破100亿元关口。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汽车此前之所以摆脱外部环境及自身业绩影响突然受到关注,恰恰源自一则小道消息,即德国大众集团有意收购江淮汽车的股份进而成为大股东,并且已经聘请高盛作为收购顾问介入。
据悉,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宣布消息称,到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宝马率先行动斥资290亿元增持华晨宝马股权至75%,而后德系、美系车企纷纷跟进表示相关意向。大众集团自然不甘人后,先是向上汽集团传递某种信息,继而又对江淮汽车抛出绣球。
考虑到各方搏奕实力,市场的判断出奇一致,即后者很可能成事。毕竟,江淮汽车近年来业绩表现一直不佳。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501.61亿元,净利润达-14.76亿元,同比下滑813.46%,扣非归母净利润达-18.77亿元,同比下滑1915.50%,而其2019年一季报显示,该公司同期净利润仅7662.07亿元,同比下滑47.19%。对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合作伙伴,来自大众的青睐注定是针兴奋剂。
不过就在4月11日,一则澄清公告却给市场浇了盆冷水。公告显示,截至当前该公司与大众汽车尚未形成任何正式方案。一日后,该公司再次发布关于澄清公告的补充公告,表示公司与大众汽车未就媒体报道中提及的股权收购事宜进行正式商务谈判,也没有关于股权收购的方案。
市场随即做出回应。4月12日,江淮汽车股价下滑2.17%至7.2元/股,并自此逐阶而下。
失望的情绪完全可以理解。江淮汽车乘用车销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下滑状态,虽然2017年与大众合资成立江淮大众,欲专攻新能源电动车领域,但新公司在这一领域进展缓慢;而一度令市场颇为憧憬的其给蔚来汽车(NIO.O)设立专门的代工厂,从其2018年报中看出,并未给江淮方面带来过多收益。更麻烦的是,目前市场对蔚来汽车的前景转向悲观,至美东时间5月10日,后者4.56美元/ADS的表现较52周高点已大挫67%。
针对市场目前普遍关切的问题,《投资时报》研究员向江淮汽车以邮件形式发送沟通提纲,但截至发稿日并未收到回复。
尴尬的现状
公开资料显示,江淮汽车拥有商用车、乘用车、客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五大业务板块。其主导产品包含重、中、轻、微型卡车、多功能商用车、MPV、SUV、轿车、客车等。
该公司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光。2002年以瑞风系列MPV车型车切入乘用车市场后,该车型几年时间里一直为MPV行业的销量冠军。而在国内SUV热潮里,江淮汽车也曾于2013年推出小型SUV—瑞风S3。作为国产小型SUV的先驱,瑞风S3同样受到追捧,并蝉联2015、2016两年全国小型SUV销量冠军。
然而好景不长,近几年瑞风系列MPV车型销量已不复当年之勇。而随着其他SUV品牌的崛起,瑞风S3售价较高、创新不足的弊端显露。核心产品瑞风S3的衰落也直接导致江淮乘用车在SUV市场的失败。
作为一家已有五十余年历史的老牌汽车企业,江淮汽车目前的处境愈发尴尬。据悉,在2012年到2015年这3年间,江淮汽车的销量每年都还保持一定增长,但自从2016年乘用车销量达到37.02万辆的历史巅峰后,次年其销量突然出现大幅度下跌,同比跌幅达41.15%,且在2018年仍未能止跌。当年该公司乘用车销量仅20万辆,跌幅为8.18%。进入2019年一季度,江淮汽车的乘用车销量依然未见起色,期内仅售49077辆,同比下滑17.35%。
根据江淮汽车的产销报告显示,2018年,江淮汽车销售乘用车19.75万辆,重卡4万辆,轻卡19万辆。多种车型中,除了多功能商用车、大型客车和轿车有所增长外,其余产品均为负增长。虽然重卡和轻卡在营收中占比更大,但上述车型的利润却是微薄。对于江淮汽车而言,乘用车销售作为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连年销量下滑正是其利润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