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维权女踢爆万亿销售内幕:宝马手续费最高2万 经销商称做贷款才有赚(4)
刘默然透露,这些“完全不应该收”的费用之所以往往通过微信转账给个人,是为了不计入公司营业收入,从而逃避缴税。但多位经销商对AI财经社表示,他们最担忧的并不是这笔钱可能涉及到偷税漏税,而是所谓的“汽车金融服务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界限。
奔驰事件一出,行业内对“汽车金融服务费”讳莫如深。对于车企和4S店而言,法律未能界定清楚的“灰色地带”,既潜伏着获利的可能性,但也可能成为万劫不复的深渊。
法律红线
很多经销商也许没有意识到,这块万亿级别的大蛋糕,触动的不只是消费者的利益,还有法律的红线。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认为,金融服务费并非法律所明确禁止,即4S店可以收取,但是有限定条件:第一,不能强迫、诱导消费者选择贷款方式,支付方式是全款还是贷款,消费者有选择权;第二,收取多少金融服务费应事先明确告知消费者,也就是在告知贷款方式供消费者选择的同时也应该告知金融服务费的收费标准。
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迟然则表示,2017年4月发布的商务部令2017年第1号《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经销商不得对消费者限定汽车配件、用品、金融、保险、救援等产品的提供商和售后服务商,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或者强制为其提供代办车辆注册登记等服务。
他告诉AI财经社,一方面,4S店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金融服务费收取的标准是什么,也不签合同,这笔钱经常会以金融服务费的名义进入个人账户,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另一方面,金融服务费通常是办理分期贷款才会发生的费用,因此4S店在消费者有能力全款买车的情况下往往也会恶意推销贷款,甚至在消费者全款买车时收取金融服务费,涉及欺诈。
变相收取费用是汽车销售行业中的普遍现象,也是汽车经销商们的无奈之举,但刘默然相信,经过奔驰事件的酝酿和爆发,汽车行业一定会有所规避、调整。
“这件事已经引爆整个行业了。以后连奔驰都没法收(金融服务费)了,其他品牌更是如此。”刘默然告诉AI财经社,一般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试图对这部分费用提出抗议,“强势品牌会拒绝卖车,弱势品牌则会妥协,免掉这部分费用”。
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份4S店内部微信群截图中,一些经销商已经开始提醒销售人员改变话术,不允许出现“金融服务费”或“贷款手续费”的表达,而是一律称为“服务费”。
不过,金融服务费只是经销商抵消亏损的一种手段,一旦4S店收入减少,势必通过收取其他各种不合理的费用来弥补。
“一辆车你给消费者报价10万元,不收他的金融服务费,他就会去报价9万元的店里买,他不知道10万元已经是底线了,卖给他9万元的人,会从别的地方把那一万元找回来。”江朝告诉AI财经社,“说到底,还是消费者不懂汽车,只想着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逼着4S店不得不这么做。”
即便如此,在他看来,奔驰4S店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仍然非常傲慢,用“店大欺客”来形容并不为过。“豪华品牌都那样,不光奔驰一家。”
在经销商备感艰难的行业寒冬中,豪华汽车品牌的4S店仍然笑傲市场。“奔驰4S店赚的很多,一辆车利润6个点,加上金融服务费和厂家返利,66万元的一辆车光在销售环节就能赚近10万元。”刘默然告诉AI财经社,其他品牌、特别是自主品牌的经销商,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在这场被奔驰4S店掀起的行业风暴中,付出代价的将远不止奔驰一家。